查看原文
其他

走访中国扶贫第一村:​爷孙俩的初心传承

2020年8月,王庭钧在赤溪村入户走访。(福鼎市公安局供图)


6月7日上午,本报福建融媒体采访组来到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宁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闽东日报社原总编辑、74岁的王绍据老人,特意从宁德赶到这里,向我们介绍赤溪村从极度贫困的小山村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奋斗历程。
1984年5月中旬,时任福鼎县委报道组组长的王绍据,徒步近30公里深入到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畲族小村寨走访了解情况后,以通讯员的身份给人民日报社编辑部写了一封读者来信,反映赤溪村群众生活贫困状况,讲述了村民“祖祖辈辈吃番薯度日,买不起鞋子光脚板”的景象,提出扶贫建议。
同年6月24日,《人民日报》以《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为题,在头版刊登这封来信,并配发题为《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小小赤溪村,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
王绍据老人对赤溪村充满深情,30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赤溪村的扶贫脱贫工作。王绍据的孙子王庭钧入警后,在爷爷的鼓励下来到福鼎市公安局磻溪派出所赤溪警务室当驻村民警,传承着这份初心和使命。
赤溪村这个太姥山下的小山村,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农家乐、特产店、客栈、超市、医疗站、警务室等应有尽有。记者在村里的一家茶叶店,见到了正在与店主吴金国拉家常的王庭钧。
“我从小听爷爷讲述赤溪村的故事,2019年我成为福鼎市公安局的民警后,主动申请到赤溪警务室当一名驻村民警。”
刚到村里时,王庭钧对一切都很陌生,村民发生矛盾纠纷时,王庭钧前去调解,可村民完全不听他的。
“幸亏老民警经验丰富,指导我成功化解了村民的矛盾纠纷。”王庭钧回忆道,“从那时我才明白,要想成为一名让村民信任的合格驻村民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了解、信任自己,王庭钧“请”爷爷来帮忙。
“王绍据老人是我们赤溪村公认的荣誉村民,村里家家户户都知道他为赤溪村脱贫奔小康作出过重要贡献,知道小王警官是王绍据的孙子后,都把他当作自己家人。”吴金国说。
爷爷的“帮助”让王庭钧与村民们拉近了距离,但他知道,想让群众接纳自己,还是要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信任。
为此,王庭钧和同事们一起,一有时间就到村民家中走访,帮大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今年3月9日,在走访中得知一位89岁老人需要补办身份证后,王庭钧和同事陈睿立即驱车30余公里,上门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村民兰某、林某因为一处茶园的土地归属问题,几年间多次发生纠纷,经过王庭钧和同事的多次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除了入户走访,王庭钧和同事们还借助村民们爱喝茶的习惯开展工作。
“磻溪派出所依托当地悠久的饮茶文化,推出了以茶馆为阵地的集‘政策宣讲、安全宣传、民生议事’于一体的茶馆说事平台,并在赤溪村设立‘民心红说事茶馆’,充分发挥‘茶叔茶嫂’的作用,让身边人参与化解身边事。”磻溪派出所所长曾呈龙说,“民警通过茶馆这个平台,能够更方便地了解村中的大事小情,村民有了矛盾纠纷都到这里来调解,效果十分明显。”
“我的茶馆就是一间‘民心红说事茶馆’。”吴金国说,我们用“一杯白茶去浮躁、二杯白茶滤心尘、三杯白茶化纠纷”。
当记者问王庭钧,为什么放弃市局的工作来赤溪村当驻村民警时,他坚定地说:“在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赤溪村成功脱贫。我想接过爷爷手中的接力棒,为赤溪村的进一步发展、为村民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再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人民公安报社福建融媒体采访组



- 推荐阅读 -


“警察来了救援速度不一样!” 民警施救视频火了


云南地震中滚石砸中车辆,这个背影让人感动!


-END-

作者:赵晓渊

编辑:徐立民  审核:陈显君

签发:蒋熙辉

微信ID:rmgab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